首页 > 南京经销商资讯 > 比亚迪在日本迈过20周年:从产品“适配”到“定制”,从“适应”市场到“融入”市场

比亚迪在日本迈过20周年:从产品“适配”到“定制”,从“适应”市场到“融入”市场

时间:2025-11-04    来源:未知    作者:史玮

耕耘日本市场20个年头后,比亚迪在日本的本土化战略迎来关键转折,从“产品适配”迈入“定制化研发”的全球化新阶段。

在10月29日开幕的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(以下简称“东京车展”)上,比亚迪作为唯一一家参展的中国整车企业,不仅全球首发专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制的K-EV BYD RACCO,这款纯电动小车将与日系品牌,在其大本营占据着的K-car市场展开竞争;同时,比亚迪推出了其在日本市场的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06DM-i,正式日本市场正式开启“纯电+混动”双线布局。

1.jpg

从20年前比亚迪在日本布局二次充电电池业务,到10年前从电动大巴开启整车业务,再到3年前进入乘用车市场,日本成为比亚迪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布子。

比亚迪在车展发布会现场透露的数据显示,比亚迪已经在日本销售约500台电动大巴与7123台乘用车。从数据上来看,在日本的销量只是比亚迪全球销量中占比极小的一部分。但对比亚迪来说,在被本土企业牢牢占据着市场主导的汽车强国日本打开突破口,以实属不易。也已经让日本本土企业感受到了中国汽车的竞争实力。

随着专为日本打造的车型进入市场,比亚迪也将开启在日本市场竞争的全新阶段,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。

双展台同亮相,日本市场定制车型成焦点

在本次东京车展上,比亚迪首次设置乘用车与商用车双展台,全面展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全产品矩阵。

乘用车展台聚焦“纯电+混动”双线产品,除K-EV BYD RACCO与海狮06DM-i外,元PLUS、海豚、海豹等已在日本市场验证过的热门纯电车型悉数亮相,集团旗下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的超跑U9也同步参展,覆盖从经济型到高端的多元消费需求。

其中,专为日本市场定制的K-EV BYD RACCO成为焦点。

这款车型命名源自日语“ラッコ”(海獭),既传递与自然共生的环保理念,更在设计上深度贴合日本用户需求,如Super Tall高车身与双侧滑门设计,适配日本狭窄街巷的通行场景,同时最大化车内空间利用率,解决了传统K-EV车型空间局促的痛点。

2.png

据比亚迪透露,BYD RACCO计划于明年夏秋季节在日本正式上市,将提供两种续航版本,以满足不同生活场景需求。

商用车展台则凸显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长期积累。全球首发纯电卡车T35与小型纯电动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车,同时展示了中型纯电动巴士J7、大型纯电动巴士K8。

3.jpg

值得关注的是,纯电卡车T35严格按照日本市场的法规与尺寸要求定制化设计,搭载比亚迪核心的刀片电池技术,兼顾续航稳定性与实用性,计划明年在日本上市,而该车型将于今年11月率先在中国大陆区域发售。

“今年是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的20周年,也是乘用车产品和商用车产品首次联合参展。”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直言,从最初的电动巴士,到如今的定制化K-EV与混动车型,比亚迪始终致力于为日本市场提供更贴合本土出行需求、兼具安全与能效的新能源产品。

按照规划,到2027年前,比亚迪计划在日本形成7至8款纯电及混动车型的布局。

从商用车破冰到乘用车定制

比亚迪与日本市场的交集始于2005年。

彼时,比亚迪成立日本分公司,开启系统性布局日本市场的进程。20年来其战略重心从商用车逐步拓展至乘用车,本土化程度不断加深,完成了从“把中国车运过去”到“为本地市场量身造”的关键转变。

2015年,比亚迪正式进入日本新能源商用车市场,推出首款小型纯电动巴士J6,此后陆续补充中型巴士J7与大型巴士K8。三款车型均完全符合日本道路交通法规与技术标准,很快获得当地市场认可。

目前,比亚迪已成为日本电动巴士品类市占率第一的品牌,车辆广泛运营于从北海道到冲绳的全域,覆盖东京、京都、大阪、横滨等主要城市的公交系统。

今年,比亚迪在日本市场商用车领域的合作还在加码。不仅为即将举办的大阪·关西世博会提供33辆纯电动巴士,还将K8大型电动巴士投入立山隧道线路运营,取代原有无轨电车,打造“日本海拔最高电动巴士路线”,持续巩固在商用车领域的优势地位。

4.png

2022年7月,比亚迪正式宣布进军日本乘用车市场,初期以成熟车型“试水”。

首款车型元PLUS凭借动感设计与实用空间吸引家庭用户,随后海豚以高性价比赢得年轻群体青睐,海豹则依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与刀片电池的安全优势打开高端纯电市场,海狮07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中大型SUV细分领域布局。

初期的“产品导入”策略帮助比亚迪快速完成市场铺垫,而此次K-EV BYD RACCO的推出,标志着其乘用车本土化进入新阶段。

不同于此前将中国市场车型适配日本法规的模式,BYD RACCO是比亚迪首款针对日本K-EV细分市场研发的车型,从命名、设计到功能均围绕日本用户出行习惯打造,成为唯一开发纯电动轻型汽车K-EV的外资品牌,也印证了比亚迪在日本市场从“适应”到“融入”的转变。

已布局66家门店,拓渠道“加速跑”

日本汽车市场向来以封闭与高用户忠诚度著称,本土品牌市占率超过94%,外来品牌想站稳脚跟并不容易。

如何让日本消费者信任中国品牌的产品与服务,是比亚迪面临的核心挑战。对此,比亚迪的破局之道,走的是“服务+责任”双路线。

服务上,比亚迪推出了动力电池延保计划、官方认证二手车制度,还有OTA远程升级服务,给车主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保障。

社会责任层面,比亚迪和日本12地政府签署灾害合作协议,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为避难所和医院提供应急电力支持;还向东京工科汽车大学校捐赠元PLUS,用于新能源教学实训;平时也会参与中国节、东京春季音乐祭等文化活动,通过多维度互动增强品牌好感度。

5.png

多年的深耕,终于换来了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“加速跑”。

数据显示,今年5月,比亚迪日本乘用车月度上牌量首次突破400台,进入日本进口车品牌销量前十;9月又刷新记录,单月上牌量突破800台。今年1-9月,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累计纯电销量达2899台。

这一成绩的背后,既得益于海狮07上市后的强势表现,其上市首月即贡献品牌近60%的销量;也与比亚迪推出的电池延保政策、认证二手车制度等售后保障措施密切相关,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顾虑。

渠道建设是比亚迪深耕日本市场的基础。自2023年1月在横滨开设首家门店以来,比亚迪加速布局销售网络,截至今年10月末,已在日本全国建立66家销售据点,覆盖北海道、关东、四国、九州等八大行政区域,实现从北海道到冲绳的主要城市服务覆盖。

6.jpg

更值得关注的是,比亚迪还和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达成了深度合作。双方计划在永旺旗下30余家商业综合体里设立“BYD体验空间”,不只是摆车展示、接受试驾预约,还会同步布局充电桩网络。这样一来,消费者逛商场的时候就能近距离看车、了解车型,甚至当场预约试驾,相当于打通了“看车-体验-购车”的场景闭环,让渠道触达更贴近日常生活。

除此之外,比亚迪还通过组织首届日本比亚迪车友会、推出OTA远程升级服务等方式,一边强化用户粘性,一边靠口碑扩散,构建起“销售+服务+用户运营”的完整渠道体系。

不过,日本新能源市场的瓶颈依然明显。截至今年9月,日本纯电市场渗透率仅1.7%,新能源整体渗透率也才2.8%,充电设施少、消费者怕续航不够,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而比亚迪的破局,正是抓住了这些痛点,不管是定制车型适配场景,还是补能、服务跟上,都是在精准应对市场需求。

日本市场并非比亚迪在亚太地区的唯一落子。目前,比亚迪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已覆盖亚洲及环太平洋20多个国家,业务涵盖商用车、乘用车、叉车及轨道交通等多领域。

在日本市场的深度本地化实践,无疑将为比亚迪在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等成熟市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。

写在最后:中国车企出海新路径

从成立分公司开始布局日本市场,到首款电动巴士驶入日本,再到K-EVRACCO在东京车展首发,比亚迪用20年的时间证明,全球化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去海外,而是要深耕本地,做需求洞察、技术适配与生态构建的深度融合。

如今,比亚迪在日本市场已实现“四个唯一”:唯一全面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车企、唯一获得日本权威汽车大奖的中国车企、唯一开发纯电动轻型汽车(K-EV)的外资品牌、唯一实现“电动车+电池+储能+V2H”全生态落地的外资品牌。这些“唯一”的背后,是比亚迪对本土化的长期投入。

未来,随着BYDRACCO、海狮06DM-i等新品的上市,以及销售网络的持续完善,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布局将进一步深化。

正如刘学亮所言:“我们致力于与日本用户共同探索更可持续的未来出行方式。”在丰田、日产等本土巨头的“主场”里,比亚迪正以定制化产品、全生态布局与务实策略,逐步实现从“破冰”到“扎根”的跨越。

而这或许也正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新路径:不是去征服市场,而是以本土化创新为锚点,以技术与服务做支撑,真正融入当地,和市场一起成长。


免责声明:

本平台发布的信息限于汽车行业相关,以服务买车人、车主为主。仅传递,参考之用,不构成任何行为的建议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第一时间与本平台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联系邮箱:512104149@qq.com。

淘车网导购热线:025-58827197 QQ:1019502571 

关注淘车网官方微信帐号“南京淘车”,了解更多南京车市行情。

1181_140708094014_1.jpg



推荐4S店